2012年昆明理工大学批准建设“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同年9月中心被云南省教育厅认定为首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被教育部为认定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围绕我国西部地区及云南省复杂有色金属资源的特点,瞄准铜、铅锌、锡和伴生金属综合利用等行业产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由昆明理工大学牵头,与中铝云南铜业、云南冶金集团、云南锡业集团、昆明冶金研究院联合共建。
中心以“整合资源、打造平台、突出特色、重在建设”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科学论证、按需设置”,汇聚了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微波能工程应用及装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冶金化工节能环保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8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了西部优势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冶金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选冶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14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云南省铜冶金工程技术中心、云南省湿法冶金工程技术中心由牵头单位和协同单位共建。中心形成了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拥有科研用房面积3万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近2亿元。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汇聚、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以及科技资源的共享,使中心真正发展成为了本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科研育人的“载体”,服务社会发展的“纽带”,显著提升了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中心以重大项目牵引,始将创新团队的建设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汇聚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冶金节能减排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铝镁钛锌清洁冶金云南省创新团队、复杂难处理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分选省创新团队、微波能应用及装备技术云南省创新团队、硅冶金与硅材料研究云南省创新团队等10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汇聚了米勒院士工作站、契霍特金院士工作站、邱定蕃院士工作站、王淀佐院士工作站、张懿院士工作站、张文海院士工作站、何季麟院士工作站等7个院士工作站和1个专家(吴爱祥)工作站(附表2)。组建了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优青”等领衔的协同创新团队,形成了“立于德,成于学,展于创,益于民”的创新团队优秀文化。中心现有145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4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心高水平协同创新团队的建立,充分发挥出了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实现了“知名专家+重要平台+重点学科”的有机结合。“金字塔式”的人员梯队结构,也促进了中心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中心现有14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创新奖获得者2人,全国创先争优奖2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2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第六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6人,“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9人、“产业领军人才”19人、”教学名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省级人才72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