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简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依托云南省绿色能源产业优势,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根据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良好团队合作精神、宽广国际视野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卓越人才。
本专业源于云南工学院1978年设立的“水电站动力设备”、“电厂热能动力设备”专业和昆明工学院1985年设立的“热能工程”专业。1999年更名为“热能与动力工程”,2013年更名为“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专业历经4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云南省特色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一级学科硕士点,“能源动力”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专业教师4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1人,包括国家级、省级人才共14人;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14个。专业人才培养行业特色鲜明,秉承传统火电、水电、冶金热工人才培养特色,结合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积极拓展节能减碳、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方向,为全国能源、动力、冶金等行业培养了6300余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紧密围绕国家及云南省发展需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能源建设需要,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系统的能源转换利用和动力工程专门知识,具备热能、水电、机械、自动化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意识,富有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工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火电、水电、新能源、储能、能源环保、冶金、烟草、动力机械等行业从事设计研发、运维管理、策划营销等工作。
培养目标1: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和建设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
培养目标2:具有系统的能源与动力专业知识,精通所在岗位业务,并成为相应岗位卓越工程师;
培养目标3:能够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并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问题;
培养目标4:能在能源动力行业跨学科团队中工作、交流并担任核心成员或负责人等重要角色;
培养目标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能通过多种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培养目标6:具有创新意识、国际交流、竞争、合作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3.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能源与动力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复杂能源动力工程问题。
毕业要求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能源与动力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能够设计解决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技术方案,能够设计并实现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机构、零件、整机,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能够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软硬件开发工具,能够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不同开发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场合及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与动力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能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能就复杂能源与动力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基本的英语交流能力,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具备项目管理能力,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实践项目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毕业要求12:能够了解能源与动力行业发展动态、学习能源与动力新理论及新技术,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4.核心课程
专业模块1:传热学、燃烧学、工业炉热工与设备、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热力发电厂
专业模块2:水能与水资源利用、水轮机原理、现代水轮机调节原理与技术、智能水电厂辅助设备、智能水电厂电气系统、水力机组安装与检修。
5.就业前景
可在电力、水利水电、动力设备、制冷空调、化工、冶金、环境保护、汽车等能源相关行业从事运维、设计、研发、管理和营销等工作。近三年就业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