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简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为了适应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兴专业,隶属于工学材料学科。该专业主要依托昆明理工大学的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进行建设和管理。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办学特色最突出的学院,也是学校唯一的"五星"级学院。为了进一步实现学院的宏愿,结合学院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科研和教学积累,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昆明理工大学设立了云南省首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该专业拥有锂离子电池及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能源效率中心、云南省高等学校工业节能与能源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先进电池及材料工程实验室、云南省先进电池材料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硅材料国际合作研究室(东京大学可持续材料国际研究中心)、昆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究中心以及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专业实验室。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和科技创新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性。
目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拥有29名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高级职称超过70%,超过半数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队伍中近三分之二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院校与研究院所,如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南大学等。教师团队层次高,为专业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支撑。
2.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国家战略性产业需求,以“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能创新”为培养理念,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材料—器件—系统—应用”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既能承担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方面的工艺设计、技术开发、运行管理、教育与教学等工作,又能通过继续升造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与研发,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竞争力的应用研究型复合人才。
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成长为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骨干。
培养目标具体细分为以下六条:
培养目标1(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2(基本能力):具有相关数学、自然科学及经济管理知识,以及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管理、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
培养目标3(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能够跟踪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前沿技术,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的能力。
培养目标4(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具备从事新能源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研究、开发和设计工作的能力。
培养目标5(工程素养):知晓和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培养目标6(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
3.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各种新能源材料、器件设计与制造、性能检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掌握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等现代工具,接受现代科学与工程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开发利用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需的工程技术知识,以及有关的经济、管理、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本专业学生还应具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对职业、社会、环境有责任感,树立起爱国精神和工匠精神。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电工电子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运用于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的表述、建模、推理和分析,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的能力,能够设计并满足针对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定需求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工艺、设备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化学电源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能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查阅及信息处理,掌握程序设计工具和基本方法,并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模拟和预测,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践和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及文化的影响并承担社会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践中能够关注、理解和评价环境保护、社会和谐,以及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诚信守则,诚实公正。
毕业要求9(个人与团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并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问题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以及表达的能力,同时了解国内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最新进展,对国外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能够按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项目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品的设计和实施周期进行过程管理、成本分析和科学决策。能够开展多任务协调、时间进度控制、相关资源调度、人力资源配备等工作。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跟踪和学习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具有跟踪本专业学科前沿、发展趋势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思维和行动能力。
4.核心课程
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电化学原理及应用、化学电源、传输原理、储能材料工程设计基础、材料测试与分析方法等课程。
5.就业前景
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池、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以及电力、航天航空、信息、交通等领域的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和器件设计相关科学研究、教育及管理工作。近三年升学率在40%以上,近三年就业率达90%以上。